色彩是印刷復制的關鍵要素,色彩的測量是印刷色彩控制的重要技術。目前采用數字化的色彩管理,對生產流程中各生產環節進行色彩特性的描述,是實現色彩準確再現的方法,而其前提與基礎是色彩測量數據的準確性。
顏色測量儀器的原理:色彩測量實際上就是將人眼所產生的視覺感受,通過一定的測量手段轉換成一定的數據來進行描述,并獲得易于比較和控制的參數。由光源、透鏡組、偏光鏡(可選)、濾色片、傳感器和電子系統、顯示器等部分組成.利用的是內置的紅、綠、藍光學濾色片測量黃、品紅和青顏色的光反射或透射率,計算得到密度值,這種基于三色濾色片的原理,使得其結構非常簡單和使用廣泛,但由于濾色片自身的缺陷,它也構成了密度計無法逾越的局限:只能夠測量印刷品的密度值,而不包括對色相的表達,因而無法真實地反映顏色實際的視覺效果,形象地說是一種“色盲”測量設備。
此外,顏色測量儀器還具有其他的一些局限性,如:應用的領域只局限于四色印刷工藝,雖然常用于輔助監控墨層厚度,但是密度和墨層厚度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。所以,密度計的用途在于用戶可以根據其提供的大/小密度、網點擴大和印刷反差等對軟片或者是印版進行印前補償及校正,指導生產管理人員正確地加網,確定墨量、曝光量、水墨平衡等控制參數,而不擅長色彩管理中顏色復制準確性的測量和控制。